性爱文化:现代性爱有四大功能

性爱文化:现代性爱有四大功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性文化的变迁,更是值得当代人深思。那么中国性文化,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且听听专家的见解。

文明性文化应成主旋律

中国性学会理事长、亚洲大洋洲性学会顾问徐天民教授:

在中国整个文化史的长河中,性文化可谓贯穿始终。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性观念、习俗、行为,以及有关性的知识、文艺、道德规范和诸般社会体制等。中国的性文化史基本呈马鞍型,简单地说,两汉隋唐是一个高峰,宋明则跌落谷底,如今是稳步上升。

江苏徐州市民肖延庆将20余年潜心收藏的千余件古代中外性藏品。

两汉隋唐:性文化登峰造极

若要给性文化分个类,大致可分成性观念、性文艺和房中术三类。在两汉隋唐,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汉代著名科学家张衡以乐府形式写的《同声歌》,描写了新婚洞房中的欢乐。中国古代小说滥觞于六朝时期的神怪故事,成形于唐代传奇。唐人传奇大多涉及性爱,内容多是肯定婚姻自主,强调爱情专一,宣扬人性与享受性欢乐,其中以元稹的《莺莺传》最负盛名,元代时将之改编为杂剧《西厢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将对性问题的探讨与实践总结,总称为房中术。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它包括了性观念、生殖器官的形态、性心理反应、性生理、性行为、性疾病治疗、孕育与优生、性禁忌等。这些为家庭生活提供了指导,强调了两性间和谐等。与世界其他古文明中的性文化相比较,我国房中术在学术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性生活养生紧密结合起来,即在享受快乐时,还能兼顾优生与健康、长寿。两汉隋唐时期是房中术最为活跃与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一批新的房中术著作,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与丰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许多身为道家的名医,如葛洪、陶弘景和孙思邈等,都以性为题著书,对丰富房中术的内容起了很大作用。

宋明理学让房中术逐渐绝迹

宋代以后,理学兴起。封建礼教使房中术的发展受到扼制,旧的著作流传受阻,新的又难以出现,人们耻于正面谈论性行为,因为辞太近亵。朱熹对此做过很好的解释:闺房之乐,本无邪淫;夫妻之欢,亦无妨碍,然而纵欲生患,乐极生悲。也就是说,性交总会有乐,行;想主动去寻乐,不行。

这一时期,关于房中术的著作锐减,医家撰写的书籍虽不明确反对房中术,但羞于写出或探讨性行为,而且各类书籍都大力提倡节欲,认为夫妻若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就不应该纵情于两性关系。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也简明扼要地说出了社会对性关系的限制日趋严厉,包办婚姻、主张女性缠足以及提倡女性贞节等,这些都是对人性的压抑。

清代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朝气蓬勃的满人入主中原,却用更严厉的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在严绝非圣之书的令下,性学发展举步维艰。

现代性爱有四大功能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第一个婚姻法、计划生育政策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性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稳步向上、尊重人的个性。现代性文化的主流是尊重、平等、健康、科学、文明。

性爱来说,它具有四大社会功能,一是获得感官享受,有愉悦、快乐之感,二是繁衍后代,三是表达爱情,四是保健养生。而现代性文化使这些功能发生了巨大改变,比如,各种避孕手段让人们摆脱生育之苦,而各种养生保健方式的丰富,也让人有了更大的自由享受性。各种关于性的研究,也强调了性生活在保持健康体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此外,过去房中术虽然功能齐全,可也有不少未经证实的观点。而现在的性文化是科学、客观、公正的,相关书籍、评论更注重指导人们正确认识性生活,了解生殖健康。

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称为文明,这一点体现在性文化上亦复如是。任何文化都能分成先进和落后两方面。但如今,有些人将性和爱隔离开,片面追求性快感、性愉悦,却忽略了性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不妨碍他人、不违背社会道德伦理,才是健康、进步的。我认为,树立文明性文化的概念,应成为性文化的主旋律。

缺乏性教育也是退步

中国性学会顾问、兰州大学史成礼教授:

很多现代人回避性,错误地认为谈性是一种羞耻的行为,特别体现在对子女的性教育上,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与古人相比,今人更显得封闭,这是性文化的倒退。

我曾考察、研究过很多文物,从中发现古代父母女儿出嫁时都会为其准备学习用具,教她们一些基本的性爱常识和技巧,可见古人并不忌讳谈性。相反,如今很多年轻人直到结婚前夕,家长都从未和他们谈过性。

中国的性文化源远流长,这是全世界公认的。而现代人对性认识的偏差使我国性文化出现倒退现象,是很令人痛心的。这种偏差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缺乏了解性知识的正确途径从而导致性知识荒;另一种就是对性科学的误解,对性过于随意,造成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及未婚先孕、青少年性行为等问题日益严重。

改善性文化不是一代人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工程。首先,要提倡性是自由的,充分发挥其功能。其次,要开展终身性教育,儿童从小就应接受相关知识。

性文化一直是主流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

中国的性文化是朝着一个自然化的过程发展,慢慢恢复到它应有的重要位置,即它是文化中的主流,是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现在不能简单地说当代性文化比过去进步还是退步了,因为当代文化已经加入了很多西方成分,无法单纯地进行纵向比较。

五四运动是中国性文化发展中的一个分割点。随着西方文化的全面进入,中国性文化也开始大量吸纳西方的成分,比如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等。若将性文化看作是一棵苹果树上结的果实;在五四以前,我们可以拿两年的苹果进行比较,看哪一年的更甜;而五四运动就好像是给苹果树嫁接了梨,结出来的是苹果梨,果实不同了,味道自然也不一样。

目前,中国性文化确实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有些人仍将性和爱分割开来,纯情爱压倒了性;认为爱是高尚的,而性是肮脏的;允许人们爱,但要求其抗拒性。如此一来,就完全否定了性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性不仅仅能传宗接代,它还是维系夫妻感情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性欲就是人本身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色。戒》能引起广泛讨论,频见于诸多媒体,这是过去不能想象的。这也体现了性文化作为一种主流文化,正被更多人认可和接受。如今确实有一些人过分夸大性,这和中国整体发展过快有关,但无需紧张。

现代性文化更实用

上海大学社会学、亚洲性学联会副主席刘达临教授:

一说到性文化,多数人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可能就是房中术和性艺术品。

如今,各种有关性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电影电视对于性爱的描写尺度也越来越宽,但屋内摆设、绘画却大不如前。有人说,这是性文化的倒退。但我认为,这其实说明时代不一样了,人们对于性的需求和着重点也有明显不同。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对性的锢后,我们正在重新走向开放,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对性的禁忌

比如,2007年各种性文化展、性文化节在全国遍地开花,如西安、成都、长春、上海、广州,而参观人数节节上升,这就是进步,说明人们不再羞于谈性,甚至愿意从各种渠道,获取和性相关的知识。文化展上有很多古代的性艺术品以及现在的性保健工具。在大量古代艺术品中,阳春白雪的少,如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唐代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所著《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文词浮艳、淋漓尽致。下里巴人的多,因为这类艺术品的主要功能就是娱乐、消遣,供人在私密空间内玩耍,还兼有教育、辟邪、激发性欲等作用。

现代的性保健工具,更全面地体现了性文化的含义,即满足夫妻快乐需求、维护生殖和身体健康,更好地发挥性生活的功能,以得到更多的快乐。虽然在艺术性上不如古代艺术品,但实用价值更高一些。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已经意识到性爱生活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