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自己喜欢男孩子,而且已经有了一个同性恋女朋友。母亲感到非常震惊,也很苦闷。她特别想知道,自己的儿子到底怎么回事,作为母亲该如何面对?是否教育的缺失?是否可以矫正?很多问题困惑着这位母亲。
●同性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同性恋是一种自然现象。学术界对同性恋发生的原因一直在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大致分为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天生的,并从基因、大脑结构、胚胎发育、性激素分泌水平等方面寻求证据,如发现同性恋者的下丘脑与异性恋者不同;另一种认为是后天习得的,因教养方式、童年生长环境、个人经历和境遇等有关。还有学者认为,同性恋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但至今,对同性恋产生的原因还没有定论,仍是个谜。探讨同性恋的原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待同性恋,如何对待具有同性恋倾向的孩子。
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相比,只是性取向不同,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即用心理健康指标无法区分同性恋群体和异性恋群体。在其他方面,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异。
由伦敦大学学院的两位神经生物学学者主持的“观看异性或同性恋爱伴侣脸部时的大脑反应”研究报告发表在2010年12月31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ONE)杂志上。根据该项研究,当恋爱感觉出现时,不同的人在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区域所相应产生的生理反应完全一样。研究报告结论认为,不论男人或女人,也不论同性恋者或异性恋者,当人们在视觉的触发下产生爱恋感受时,大脑中被激活和被抑制的反应状态没有差别。
●人群中有多少人是同性恋者
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调查数据表明到底有多少同性恋者,占人群多大的比例。根据美国金塞性学调查,男性中大约有4%是同性恋者,女性中大约有3%是同性恋者。而且根据世界其他地区的不同的调查,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里,同性恋的比例相对是固定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比例推算,在中国的13亿人口中,大约有4500~5000万同性恋者。这样一个数量的群体,实在不应该受到忽视。
●当孩子知道自己有同性恋倾向时会是什么心态
很多孩子是到了青春期,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他们会感到困惑、迷茫、痛苦甚至是恐惧,以为天底下只有他自己是这种情况。在这个时候,他们迫切需要知道科学的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同性恋的知识。但在我们的家庭和学校中缺乏性教育和获得科学性知识的渠道,所以,很多孩子经历了异常痛苦的挣扎。他们不知道谁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样的困惑,不知道该做何种选择,不知道怎样正确对待,一直把这样的痛苦深埋心底。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他们还会担心如果自己的父母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会无法接受。
●同性恋是不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疾病?是否需要矫治或治疗
同性恋不是一种精神疾病。既然不是精神疾病就不需要矫治或治疗。换句话说,无法通过治疗使同性恋者成为异性恋者,除非他就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者。就像上面谈到的,除了性取向不同,同性恋与异性恋没有什么差别。而性取向不同,并不是病态。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同性恋从公认的精神病名单中去掉。1998年,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公开声明反对同性恋转变治疗。2001年,我国出版的《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这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大事件。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能更宽容地理解同性恋群体和行为提供了环境。
事实上,很多同性恋者不会向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或同事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他们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孩子能够告诉父母自己的同性恋事实,父母应该最大程度地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对孩子给予理解和情感上的最大支持。
首先要帮助孩子建立对生活的信心。为了孩子的快乐和幸福,父母应该接受孩子是同性恋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和孩子一起同舟共济,鼓起勇气来面对社会,充满信心去迎接未来。
同时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爱。爱本身就是最有力量的,想办法多去了解孩子,了解关于同性恋的知识。只要你相信科学,心情就会平静很多。把更多的关爱给孩子。给自己也给孩子减压。作为同性恋孩子的父母,要知道孩子是同性恋没有错,鼓励孩子接纳自己,坦然接受自己的性倾向。减少孩子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和社会压力。
特别要提醒的是,不要逼孩子和异性结婚。很多同性恋者选择结婚,实际上都是扛不住父母的“逼迫”而应付父母。但这样的婚姻会造成同性恋者个人和结婚配偶的极大不幸,特别是对配偶很不公平。配偶一旦发现自己的爱人是同性恋,在精神上会遭到巨大打击,情感也受到很大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