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期避孕法由来已久,乍一看给很多不想避孕套避孕的男女带来了福音,但是这样的算法真的靠谱吗?虽然除了禁欲以外,没有百分百的避孕的手段,但需要我们尽量降低怀孕的风险。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大家推崇的安全期到底可不可靠?
1、安全期是怎么来的
新生命的诞生开始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而要想达到避孕的效果,就要想方设法阻挠它们的相会。安全期避孕采取的策略是计算卵子的出场时间和可能的受精时间,并让精子避开这些时间再出来活动。
排卵和受精的过程存在一些规律。一般健康女性会在每个月规律地排卵,一个月经周期为28天的女性,排卵日大致在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卵子在排出可存活1~2天,而精子在进入女性阴道后大约可以存活3天。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女性的生理周期大致确定出容易怀孕的“危险期”,其余的时间就是所谓的“安全期”了。在“理想状态”下,在安全期中进行性行为也不会使精子与卵子相遇,以此达到避孕的效果。
2、算准安全期,基本拼人品
安全期的原理听上去似乎挺靠谱,但实际上所谓的理想状态并不存在,所以计算起来却会面临很多困难。
我们经常会听到的安全期计算法是类似“前七后八”或者“前三后四”这样简单的估算,但它只是基于最近的一个月经周期进行计算的。这样的算法要想准确,就要求女性的生理周期总要像时钟一样准点才行。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女性都会规律地排卵,即使是规律排卵的女性,她们的生理周期也会受到环境、情绪、健康状况的影响而波动,实在难保完全准时。因此,这样的计算就会带来很大的误差。
为了减小这样的误差,也有一些相对更准确的安全期计算方法,例如奥吉诺公式。这种方法要记录最近6-12个月的月经周期,选出最长和最短的周期的数值作为重要参数来计算安全期。月经周期的定义是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
这样的方法虽然比起简单的估算要靠谱一点,因为看起来它用多段周期中的最长和最短值拉平了周期的波动。但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即便是这样也无法逃开那些不确定性的影响,算准周期几乎是小概率事件。靠周期避孕,基本是拼运气,攒人品。
此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影响安全期的计算。安全期一般是根据女性自己观察到的月经周期来计算的,但实际上阴道出血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月经,也可能排卵期出血等其他情况。如果把非月经的出血错当月经来计算,也会导致安全期计算不准。
3、安全期避孕,效果不给力
安全期避孕不仅实施起来会遇到很多麻烦,最终的效果也并不理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理想状态下,安全期避孕的年失败率约为5%,可靠性不及避孕套及 口服短效避孕药。而实际上控制失败率在5%这样的理想状态也是很难达到的,如果使用了比较简略的计算方法,或是自身生理周期不规律,失败率就会大大增加, 临床追踪年失败率可达到25%以上。25%的失败率意味着100位成年妇女采用此方法避孕,1年时间内,会有25名妇女怀孕。名字里带着“安全”的字眼迷 惑了很多人,其实风险非常大。这样看来,与现有的可靠的避孕方法相比,低有效率几乎成为这类自然方法最大的“副作用”,你能接受吗?
要想实现真正的安全避孕,就要走出传统的一些误区,通过可靠性对比来正确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是比较推荐的一种避孕手段,也可以选择宫内节育系统(比较适合已生育女性)。理性思考,既然已经有了药物,节育器之类可靠安全的避孕法,又何必使用安全期避孕,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