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才厚子女-从周永康、徐才厚“贪腐父子兵”看怎么才算爱子女-

从周永康、徐才厚贪腐父子兵看怎么才算爱子女?

守好了公与私的分隔线,吃透了严与爱的辩证法,才能让子女结益友、行善事,找准人生的航向,活出自己的精彩

陈毅在担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期间,曾与子女约法三章:要求他们穿土布衣,不坐公家的小汽车,办任何事都要严格按制度来。陈云任职中央纪委书记时,曾向亲属子女提出 三不准:不准搭乘他的车,不准接触他看的文件,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严格家规、清正家风,至今仍传为美谈。

可惜这样的家规家风,并非家家都有。历数近年来落马的干部,用手中权力为子女开路奠基者,不乏其人。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放任、纵容子女利用其职务影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提拔干部以是否帮儿子为标准;广东韶关市原公安局局长叶树养受贿的宏伟目标,是给儿子2000万、给女儿女婿2000万……有时候,有些干部自己倒也谈不上多么骄奢贪婪,但为了自己的孩子,便顾不上那么多原则和是非,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难怪有人说,子女是我们面对世界时的软肋,领导干部不能不好好想想,怎么才算爱子女?

希望子女健康快乐成长,也许是所有为人父母者共同的心愿。但以权力兑现子女的未来,是真正的爱吗?没有坎坷,人生难说完整。生活的磨砺、困难的考验,是孩子成长最好老师。做父母的,如果一心为孩子搭桥铺路,甚至为了他们不惜贪赃枉法,其结果很可能就是让他们视不义之财为理所当然,拿以权谋私当家常便饭,最后滑向无底深渊。看看近年来的案例,一些干部或是利用手中权力,为子女经商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在权钱交易中吸入黑金、博得发展,或者让孩子成为收受贿赂、肆意挥霍、百无一能的败家子,最后上演贪腐父子兵的悲剧,一旦事发,父子同为阶下囚,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是为子女造福,还是为其招祸,一目了然。

爱之越深,越需教之有方。明末思想家黄宗羲曾说: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没有立足于世的能力与水平,再多良田,也只会坐吃山空;没有为人处世的道德与准则,再大权力,也终会跌个跟头。对于领导干部,守好了公与私的分隔线,吃透了严与爱的辩证法,才能让子女结益友、行善事,找准人生的航向,活出自己的精彩

林则徐曾留给儿子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能否给子女一个春风化雨般的教育环境,把爱落实到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不仅体现着父母给予爱的能力,也考验着他们经营爱的智慧。有人已经是世界首富,却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将所有财产悉数捐给名下基金会,致力于慈善事业;湛江市原政协主席陈光保,退休后开荒种果,将所有收入用于助学,并决定身后不留给子女一分钱。外人眼中近似苛刻的裸捐,在他们看来,恰恰是对子女最深刻的爱:唯有以自己努力获得成功者,才能收获充实的人生、赢得真正的尊重。

真正的爱子女,给子女留下的不是财富,而是精神。不妨听一听一些优秀干部的子女们对父亲的评价:父亲很贫穷,但是我们觉得他很‘富有’,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座精神的金矿爸爸就是那棵大树,他张开双臂,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了一辈子……谨慎用权、清正廉洁,更能教育子女如何立身处世,更能体现父母深刻而持久的爱。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样的对联在中国人的大门上贴了数千年,真可谓至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建议全党读《触龙说赵太后》,号召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家规、家风。周恩来也曾要求所有革命后代,切不要像因为有吃不倒的铁杆庄稼而最终潦倒没落的八旗子弟。不让子女躺在长辈的功劳簿上享乐,而是让他们经历风雨、爬坡过坎,靠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