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春夏养阳
最近常有朋友问道:“春夏是否要养阳气,秋冬是否要养阴气”?此两句之要义实际是春夏秋冬养生之大原则,但该如何正确理解,却是个大问题。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该篇主要是以论述养生之道及宣扬治未病的思想为主。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八字更被历代医家奉为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据此发展出指导针灸治疗的原则。如《难经·七十难》:“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也?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随之,故当浅取。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随之,故当深取”。内科方面疾病也如是。如眼下时髦的“冬病夏治”。然对此八字,《黄帝内经》的历代注家却有着不同的诠释。如顺气而养之观点。认为春夏顺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收藏之气即养阴。二是以制为养的观点,如王冰认为春夏阳盛,宜食寒凉以相制;秋冬则阴盛,宜食温热以抑盛阴等。因此所谓养阳气和养阴气的说法,很容易给人以误导。因为对于经文的理解,是学习加体验的,更重要的则是要体验,所谓体验,即本之于己。而医生之实践,则是本之于临床,抑或说是本之于社会大群之共性。
我们以春季养生为例。春季天气转暖,让人明显感觉到阳气的升发,春天的来临。《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大意是说,春天气机从冬季潜藏中苏醒,天地之气升发,生命开始萌动,人也应顺此升发之气机,晚睡,早起。早晨起来要披散着头发,在庭院中缓缓散步,心理上,不要压抑自己的情志,待人接物,应给予而不要争夺,对下级,应赏赐而不要处罚,这样就可以使人体气机畅达而健康,反之则会伤害肝木条达之气,夏天易生成阴寒之病,不利于养生。这是对一般人的养生规律,其实也是一原则。但是,你果真要晚点睡,那样一定对身体不好;而照经文意思,果真将你的头发披散开去漫步,人家非说此人有毛病不可。或原本就是高血压患者,此时若再按图索骥,偏食一些辛温燥烈食物,势必会加重病情。
中医养生治病之原则在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其精髓在于辩证施治。若医生无论患者为何种情况,均按照经文生搬硬套,一定会出现问题。譬如我们前面所谈之冬病夏治,这个原理是借助天力以加强药性,会取得更好之效果。但要分是什么病证适合,一个热性病患者或者说是平素火旺之人,冬病夏治未必适合。反之,针对虚寒体质人群采取冬病夏治才会达到预期之目的。更如临床中所见,很多人体质本就是热火相加之体质,此时你若按照春夏是生发、生长之特征,而生搬要吃些生发之食物,那样就过了,遂成火上加火燎原之势。如临床中肝肾阴虚者极为常见,对于肾水不足之人,春天肝木之气升发,得不到肾水涵养,往往会形成虚火升腾上越之证,此时饮食原则当以清淡、滋阴为主,又怎么可以过食生发之食呢?《内经》中提到的“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这个道理。至于春夏养阳气之观点,更纯属断章取义,此处之“养”,其要义实在是顺应的意思。中医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说,因而有些人直译成人体冬天受了寒邪,因此来年春天发病。此又属未能真正明白其中之义。试问寒邪袭人,一定是当下即发或感而即发,哪有寒邪滞留体内数月而相安无事,非要等到春节才发病之道理。因此要理解“冬伤于寒”的本质,乃伤寒水之脏的意思,寒水之脏是肾,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在于“冬要藏精。”
我曾经遇到很多这类的人群,如肝阳上亢偏头痛发作,如虚火上炎面部痤疮爆发,如湿热外泛皮肤病加重,如肝胃火发头面肿痛颈部淋巴肿大,这些患者有一个共同之特点,就是素体肾阴肝血不足。所以对于此类患者,春夏养生或养病除了要参考《内经》中一般的养生原则外,同时必须注意养阴血,早睡以养阴,节用以护精,静心以存神,少吃辛温发物,以防升发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