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婆娑


竹影婆娑
  篇一:竹影婆娑
  闲暇时刻,喜欢沉浸于墨香古卷,穿越千年的距离,采集那细雨闲花的情趣,曲径通幽的奥妙;透过历史的尘烟,只为拈起一段文字,走进一种意象,品味雅韵满怀而心意悠远的闲适与超然。
  为暗香浮动的梅而心动,也为绿影婆娑的竹而陶醉。
  爱竹,只为它的宁静淡泊,无需长河落日的烘托,无需姹紫嫣红的点缀,一曲流水,一片月色,静枝淡墨,竹韵清音,这已足够。
  年少时读《井岗翠竹》,知道有那么一种植物奋发向上,挺拔有节,被誉为红色的竹子,为中国的革命斗争而其功不可没。年长一些,读了《红楼梦》知道大观园有一潇湘馆,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掩映于千百竿翠竹之中。“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斯景斯地,也只配超凡脱俗清丽无限的才女林妹妹居住。再读李白的《远别离》,“……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愁云惨淡血泪斑斑,乃是帝尧之女娥皇。女英的斑斑湘竹至今令人凄迷伤叹……气候使然,竹之于北方总是那么吝啬,因而也不能形成一定规模,出游之际,或寺院或道庵或田间水湄偶现一蓬翠竹摇曳生姿,顿觉耳目一新,生机盎然春光无限;倘或走进禅院,恰遇曲径通幽,梵音缭绕中竹影婆娑,竹林深深,香烟氤氲,那种静谧。神幽与肃穆不令人敛声静气,虔诚满怀……。亭亭万竿竹,悠悠千古情!
  “松。竹。梅”为国人誉为岁寒三友,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吟颂,所赞美。竹,顶天立地,如玉树临风,刚柔相济,生而有节,其虚心正直。风采神韵的君子之风已成为华夏炎黄子孙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种民族风格。竹不哗众取宠,不盛气凌人,虽不开花却清淡高雅,人们在咏竹。画竹中显志,在种竹。爱竹中明心!苏轼在《记岭南竹》云:“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焚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竹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人类奉献了全部。“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就是千百年来“竹”这种看似普通的植物在文人雅士心目中不可替代的至高地位!
首页1234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