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月亮
2018年11月01日
来源:妞妞文学社
浏览:次
对于月亮的喜爱由小时候的单纯的喜爱看天上的月亮,听了月亮的歌曲可更加对月亮有了深挚的爱,也加深了对月亮深层次的理解。所以曾经努力地向着古今中外的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中去搜寻去
欣赏。印象最深的是苏轼那首咏明月的“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的词章,将明月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风韵悠长。每次诵读与追忆都会激发起渺远而绵密的想象,此词也就成为了写月的千古不朽之作。
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描写静谧如水的月光很有独到的诗意。以清华园的荷塘为背景写出了月光的绮丽纤浓的美。这里月亮得到了升华而具有了普遍的美学的意义,在不同的情境的背景之下也具有了不同的美感。周作人先生有一篇文章叫做《
中秋的月亮》,写他一日在归家时见了昏黄的残月遥挂在蔚蓝的天空里令他觉得冷气逼人,更想到古人
生活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听着野兽的嚎叫望着天空里昏黄的残月定然是没有好心情云云。此乃是写月之别调,其实月亮月光只是自然之一景,其美与丑与
感受完全是人们主观的审美
情趣和心境的观照。
数年前,曾
流行一句话叫做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当时听了觉得心里有些颇不舒服。这是一种崇洋媚外思想的
真实体现。其实外国和中国本来是有一个月亮的,是一个月亮下的不同的国度。人们看待事物的心态不一样,
美好的事物也就变成了某些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无论在
国外还是在国内月亮本是一样地具有阴晴圆缺的属性。在皎洁的月光里每每想起异地故国的亲人来,借着千里万里的月华传达心中的思念之情倒是真的人情美的体现。
赏月历来被看作是文人雅士的专利。这从国家册籍以及古今人的文章中都不难看出端倪。赏月成为了文人附庸风雅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行为。感动月亮的美,发而为诗文便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人类历史上也就增加了不少吟诗山水间不问世事的隐逸之士。说到赏月我还是比较
喜欢中秋的月亮。
中秋的晚上吃着月饼与水果举头望着天上的明月,那种美感和
享受真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我想月亮的美本是今古一致的,常常一致的,而
中秋月圆时正是桂花盛开蟹儿正肥的时节,千古传颂的佳节使得人们在这
节日里更加添了对明月的关注。在其乐融融的
节日氛围里,人们徒增了对于明月的叹节击赏。至于平日里除了雅兴丰富的诗人,平凡人整日里为了世事而奔波劳碌很难有观赏月亮的心情。
秋叶会飘落,艳花会凋谢,江山美景也会令人有物是人非之感,唯独这月亮,这亘古常新的明月却长存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我心灵的一片栖息之地和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