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冷漠的文章

  这句台词是我最喜欢的华语电影,台湾导演杨德昌生前最后一部电影,获得了威尼斯金狮奖的《一一》里面的最后的台词,第一遍看的时候,就唏嘘不已,以后每看一边,心就黯然一次,长大成熟的过程中,我们终将渐渐冷漠。
  1997年,香港回归,小平逝世,克林顿开始总统的第二任期,“火星探路者”踏上火星,王小波逝世,《泰坦尼克号》获得奥斯卡14项提名,11项金奖。不过对我最有意义的事情却是,那年的暑假,我从体校毕业,开始了小学体育老师的工作。所有做过老师的人差不多都有同样的感受,在工作前几年教过的学生,总是印象深刻的,总会倾注太多的感情在里面,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站在讲台上,操场上,小腿都在打颤,满脑子都是教书育人、崇高之类的字眼,看着身边的老教师,会觉得实在是没有耐心和爱心的,那么的简单粗暴,直到几年之后,手里的孩子如过江之鲫,懵懂走来,懵懂离开,不变的只是解决独立的国旗杆,于是渐渐变得习惯,所幸我在变成老教师之前离开了校园,那时候,从二年级教起的孩子们已经六年级了,还有两个月就要摘下红领巾了,于是离别像电影一样上演,泪水飙成了喷泉,在后来,他们终将长大,终将遇见更多的老师,终将面对更多的离别,不过,那飙泪的瞬间,也许只是回忆里,过往的青春纪念,他们终将渐渐冷漠成大人。
  2003年,我开始拍摄第一条长片,是个有关残疾人占道经营的事情,先采访的是占道的当事方,总长度只有7分钟的长片,我单方的采访就拍了两盒磁带,90分钟,隐隐竟有同仇敌忾之感,仿佛感同身受,随后执法方的采访时,情感的倾向又有了大的拐弯,以至在后期的时候,如分裂般痛苦。后来开始做法制节目,对犯罪嫌疑人的采访也是如此,同情大多数时候占了上风。不过,在经验的积累之上,总会渐渐变得冷漠,终于还是会变成旁观者的,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职业,带着旁观的眼光去判断,不过,也因此变得心狠。
  想起来,医生、警察,这是我之前一直觉得和记者类似的工作,每天面对太多的陌生人,听太多的故事,没有太多规律的作息,一度我认为女孩子最不能找的男朋友就是这三种工作的男人,他们之间更大的相似之处就是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与我无关,所以我偶尔去趟医院,看见患者如同被黑白无常掐住了脖子提在空中一般,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和徒劳的挣扎,而一旁的医生总是好整以暇,不疾不徐地在病历上自说自话,写下一行行天书一般的密码,间或抬起头,问些不着四六的话,我都不会觉得惊讶,这说明,起码坐着的那个白大褂的家伙,是个老手了。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只是美好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