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

  车行进的过程中,一幅熟悉的景致映入了眼帘,路的两侧绿化带上出现了一片片的、远处望去毛绒绒的银灰色中透着点绿和褐色的毛毛草。这是我们小时候叫这种草的名字,究竟叫什么草我也没有考证,到这个时候,草长出穗,毛绒绒的,连成片煞是好看。小的时候,我们经常拔起这绒绒的毛毛,把它捆成小扫帚,在人的脸上轻轻的拂过,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痒痒的,绵绵的。有的时候,我们还用它扎起各种造型,珍藏在家中。也有的时候淘气了,看到大人们睡午觉的时候,就用它在大人的脸上拂来拂去的,把大人痒醒,看到大人生气的样子,我们开心地坏笑着跑走了。我赶紧停下车,用相机留下了这美好的景致,留下曾经的回忆,也顺手拔了一些,给我的小外孙女玩儿。
  快到我记忆中的红塔站了,这里是农田和苇塘的交界处,红塔站其实就是个防潮水的排水站,站的这边就是宽宽的清水河,是家乡的主要排水河流,站的那边就是连着双台子河入海口的一条苇塘中的排灌河流,这边水是淡的,那边水是咸的,不到下大涝雨,发生内涝的时候,红塔站是不开闸放水的,以免海水倒灌进来。很明显地看出来,站的那边的河边上,停着很多渔船,这是出海打渔的渔民停靠在这里的,等海水涨潮了,在开船出海。
  记得一年一个朋友的同学,家里养了条船,邀请朋友带几个人去船上玩儿,那天我们五六个人,就是在这里上船,到双台子河的入海口处去打渔,我们在船上在朋友同学的指导下,下网、收网,足足玩儿了一天,我们在船上煮吃我们自己捞上来的青虾,在河的浅处,跳下去洗澡,体会到了乘船打渔的乐趣。
  到了红塔站这儿,妻有些失望了,原来这里已经不是我们记忆中的地方了,曾经长满芦苇的坑塘,现在都让人开成鱼池了,没有了芦苇,自然就没处劈苇叶子做粽叶子了。再往里走就是苇塘了,一般这个时候,苇塘的边上有路卡,是不让人们进苇塘劈粽叶子的,以免破坏芦苇的生长。又不能白来啊,何况车上还有女儿和小外孙女们哪,怎么也得让孩子们体会一下亲自劈粽叶子的感受啊,让我那不更事的小外孙女亲近一下大自然啊!我只好开着车试着往苇塘里走。好在今天的路卡没有关上,一进苇塘,那种苇海的浩荡便映入眼帘,心灵顿时震撼了!我把车停在路边的背静处,这时从路卡的小房中走出一个人,看看我们抱着孩子,拿着相机,觉得我们是游玩的不是来劈粽叶子的,也没管我们。女儿、女婿忙着给我小外孙女用芦苇做风筝、照相,我和妻在坝埂的边上开始劈粽叶子了。这里也有人劈过的痕迹,我们没有穿水靴,不能下到里面去,只能在边上劈了,好在真正的苇塘,是不愁劈不到粽叶子的,这里有都是。劈粽叶子其实也有学问,要芦苇的上边比较嫩的叶子,下边老叶子不能要,嫩叶子包的粽子,煮熟了清新味浓。现在市场上卖的什么样的都有了,不如自己劈的。劈粽叶子手劲很重要,劈不好不是带苇叶子的皮就是劈劈开了,要用拇指和手掌夹住苇叶子,上下垂直,轻轻一顿,叶子就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