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难以忘怀的文章

  最近应朋友之邀,到位于无锡北面的堰桥乡,横排圩村休闲垂钓。汽车驶入横排圩地界后,道路两侧别墅随处可见,亭台楼阁式的休闲场所,点缀在整洁漂亮农村式公寓内。鱼塘星罗棋布,堤坝上老母鸡正“咯咯咯”的带领着仔鸡在啄食;鱼塘内鸭子们正“嘎嘎嘎”的戏水。公路两旁绿树成行,周边田园稻子正在扬花抽穗,微风吹来,阵阵清香沁入心扉。在这一派典型的江南田园风光中,让我打开了记忆的相册,翻开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两次来到横排圩村难以忘怀的经历
  小学毕业前的一九六六年下半年,由于文革浪潮的冲击,学生停课在家,一直到一九六九年的三月,我们这批停学在家近三年的学生,在“复课闹革命”的号召下,重新走入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复课后,由于当时教育的需要,学生要到工厂学工、下乡学农,分别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年的十月下旬,我们来到横排圩村接受再教育。
  当时横排圩是堰桥公社最穷的村,社员劳作一天只有一角左右收入,贫下中农都住在低矮和昏暗的平房内。在那“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日子里,他们以种粮为主,养鱼为辅,过着贫困和艰辛的生活
  早晨,在一阵阵“铛铛挡”的下田锺声中,同学们在贫下中农的带领下来到田边,生产队长仔细讲解割稻的步骤、要领以及亲自示范后,要求我们开始收割。不一会儿,我们这些在城市娇生惯养的学生已汗流浃背、状怳不断、丑态百出:张三割到了手;李四划破了脚;女同学被田中冷不丁窜出一条不知名的虫子,吓得尖叫的喊声响彻稻田;累得腰酸背痛的男同学仰天躺在田埂上……
  稻子收割完后,我们又把稻子捆扎好挑到打谷场上,分别进行脱粒、扬谷、等劳作。如要成为平常吃的大米,还得晒干稻谷后,再脱谷才能成为盘中餐。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稻子收割完毕,为了不耽误农时,必须尽快锄地种麦。同学们又肩扛锄头跟着贫下中农下田锄地。锄地既是力气活又是技术活,锄浅了达不到要求,锄深了费力,经过贫下中农手把手的传授技巧和同学们的认真学习,渐渐掌握了要领,虽然动作慢一点,但也达到了锄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