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馄饨的文章
2018年11月01日
来源:妞妞文学社
浏览:次
馄饨担着实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东西。一副木制的担子,竟能将一个饭店担在自己的身上而四处游走。这种馄饨担长大约在一米七八左右,通体是木色的,担子的两头均呈立方体形,规则且又稳重,而这所有的乾坤都隐藏在这两端的立方体之内了。担子的一端其实是一个炉子,一个盛好水的钢精锅,插在立方体上方的圆型口中,锅的下方则是一个炉子了,印象中不是烧的煤球,而是柴火,应该也是有金属的炉壁,但应该不厚,否则担子的分量可就要增加许多了。担子的另一端,则是大约三层的抽屉,每层放置的东西是什么,已经不能全然记得,大约是一层是拌好的肉馅和备好的馄饨皮,一层是放置了碗筷,还有一层应该放置了一些诸如酱油、味精、虾皮之类的调料了。担子中间的结构似乎有些玄机,但现在也不能记起它的具体结构,只是知道如若要起身,则是可担起的扁担,若是放下,则可将一块木板旋转开放置,即能成为一个小的操作桌,以将包馄饨的肉馅、馄饨皮之类的东西放置于其上。除了两端的玄机和中间的奥妙之外,当馄饨担出发的时候,还要最担子上挂置一个可折叠放置的馄饨桌和几个马扎,以供顾客吃馄饨时使用的。
馄饨担似乎不是终日都最街头巷尾存在,印象中只有在黄昏即将到来的时候才开始出现,至天黑后约一两个小时撤走。挑着馄饨担卖馄饨的人,绝不如现在的商家那样“敬业”,一般一日只出来卖一次,可能也是局限于馄饨担的容量,只要是把担子中备好的东西卖光之后,便收拾
回家不再出来了。现在粗略想来,加之准备材料的时间,每日工作的时间也不足六小时,甚是清闲雅致。白天不卖馄饨,有可能是卖馄饨的人在休息,不愿出来,但更多的可能则是观念上的问题,那时候的我们,从骨子里认为,早餐是一定要吃烧饼油条和稀饭的,午餐一定是要吃米饭炒菜的,用馄饨来代替白天的正餐尤其是午餐,则是有悖于常人
生活的规律,不为现实所容,难免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嫌。况且,馄饨也无法替代米饭炒菜,毕竟那只是一种街头的小吃而已,尝鲜可以,但无论如何是不能真正填饱肚子的。只有到了傍晚,这种观念则完全改变,晚上的时光在那时候也是用来消遣用的,因此不在家中用晚餐,而跑到馄饨担旁边吃馄饨,才是平常之事。不过,对于很多
成年人而言,出来吃馄饨,或是陪孩子,或是陪正在
恋爱中的
伴侣,是
生活方式的一种调节,断不可日日吃而使之成为正餐,只是偶尔为之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