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椿的文章

  
  篇二:老家的香椿
  繁花将尽的时候,和尚庄的孩童们的兴致,非但没有削减,反而愈发浓厚了。他们或用缚上镰刀的竹竿,或直接爬到树上,采集香椿的嫩芽,不大的工夫,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飘荡着诱人的椿香。
  每到暮春时节,这种温馨烂漫的情景,就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那浓郁的芳香,更如春水般淌过我思乡的心头。我的老家是豫西南腹地唐河南岸的一个不足二百人的自然村,解放前是一个地主的田产,后来长工们于其间搭建草棚歇息兼看护田园,土改时又分到了耕地,就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村落。又因村西有座颇具规模的寺庙,虽然早已毁于匪乱,但却成为一马平川的盆地上耳熟能详的地标,加之先辈们都没念过书,所以,老家就有了一个很奇特的名字“和尚庄”。
  先辈们明白树木对于村子的重要性。防风、乘凉、建房、积累家产,甚至是青黄不接时的救急,哪一个都离不了树,于是满村子都植上了茁壮的树苗。这当中,香椿、榆树、槐树是最主要的树种。这是因为,在老家,香椿的嫩芽与榆钱、槐花,都是久负盛名的“树上菜”,并称为“暮春三菜”。不同的是,后二者满村都是,产量很大,常用来蒸蒸菜,可以充当食粮。香椿则颇为娇贵,一般只生长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庭院及水塘边上,嫩芽的产量也不大,能吃的时间也不长,但营养丰富,味道绝佳,还能清热解毒、润肤明目、健胃理气、祛病护肠,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所以赢得了格外的青睐。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榆钱、槐花逐渐从乡亲们的餐桌上退出,而香椿芽依然很受欢迎。
  不过,这当中是有小插曲的,所谓的“暮春三菜”,尤其是备受推崇的香椿芽,险些就蒙受厄运。事情与村里的“一号人物”山爷有关。他是野战军出身,担任我们所属的行政村的民兵连长、治安主任,还兼任和尚庄的队长,同时又是现任族长,古道热肠,公正刚直,作风硬朗,是和尚庄威信最高的人。用乡亲们的话说,山爷喊一嗓子,和尚庄最粗壮的老槐树都得打颤。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根源是和尚庄建村几十年了,别说大学生,除了我父亲,连个高中生都没出。而相邻的自然村孟庄,人口跟我们差不多,经济条件也没我们强,但基本上年年都有人考上大学,而且每送走一名大学生,村里就放电影、燃鞭炮、敲锣打鼓地庆祝,令人煞是羡慕!两下一比,山爷就有了心病。更让山爷脸红的是,人家放电影还老给他发请帖,在山爷看来,这哪里是请帖,分明是“战书”。最来气的是有一次在电影晚会上,孟庄的老族长斌爷醉醺醺地问山爷:“啥时候你们村也出个大学生,也请老哥看场电影,再喝…喝两杯,啊?”山爷那脸当时就没地放了,恨不能撕下来揣兜里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