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

  那男生,便是我父亲。彼此默默的付出,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眼光的挑剔,没有外形物欲的诱惑。就这样,经同学介绍的两人彼此取暖,绽放出爱的火花。  
  冬天,捧出一盆盆香喷喷的饺子,三个人,围成一桌,饺子汤散发的热气扑面而来,咬一口韧性十足的饺子皮,又烫又有嚼劲;带着淡淡油珠的饺子馅,散发着浓郁的蒜香味,趁着热气吃下去。饺子在喉咙里翻滚着,舌尖都发麻了,没嚼几下,就囫囵吞枣的咽下去了。
  如今,父亲走了,桌子上只剩下我们母女二人品尝着饺子的香气,虽然有些落寞,可是早已习惯了。十几年了,父亲经历了下岗、种风等种种打击,还有他那偏激暴躁自私的个性,使我们母女长期活在冷暴力的阴影中,他的离去,无疑是避开矛盾最好方法吧。
  也许是吧,母亲再也不用承担父亲在家的伙食费了,再也不用低声下气的求正在看电视的父亲到客厅来吃饭,再也不用听父亲抱怨自己包的饺子太咸了!
  可是,这真的是我们所想要的生活结局吗?长期分居两地,父亲两个月才回家一趟,没过几天又回乡去了。母亲仍然买回些鸡、猪肉,准备着让父亲吃得饱,吃得好;给父亲买名贵的药材泡酒;夏天为父亲整理清洗柜子里的衣服;为他买几百块一双的皮鞋;为他照顾病中的我……这个家,母亲已过花甲之年,还要苦苦的撑着……
  母亲始终都放不下父亲,即使爱情已去,但亲情还在,每每母亲包了饺子,眼眶都会红红的,不停的嘀咕着:“还少一个人,还少一个人!”
  我想,母亲包的饺子,不仅仅是一种味道上的浓浓回忆,还吃出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女性顽强的生命力,一种对爱情深深的眷恋,对亲情不变的守望和等待。
  
  篇三:吃饺子

  记忆中开始吃饺子是在外公家。读初一时我住在外公家,外公喜欢包饺子。那时富裕人家不多,外公家就属于此行列。小舅读大学,大舅要说亲,都是要用钱的,可外公家的人再穷也是要吃饺子的。也别怪,外公家解放前也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有钱人,那时村庄里谁家有困难都要千里迢迢地赶往南京向外公家借钱,借钱给孩子治病,借钱建房子,整个村庄的房子都是外公家的钱建的,那村庄可是个大村子。听姑婆说,在日本人轰炸南京的时候,外公家的人在向昆明逃难的路上曾遇到危险,是几个共产党人救了他们一家人。到昆明后,一家人又遇到困难,一个当地人帮助了外公家,一家人才渡过难关。在云南乡村逃难时,一次他们随逃难的人群沿河奔走,突然警报声大鸣,大家都急忙冲向大桥,因为桥那边有一个山洞,大家都急忙逃进洞里。外家一家也要进去,这时一个路过的人劝外公一家不要进去,他说日本飞机会在十二点一刻轰炸,那时这个山洞将会被轰炸得堵死洞口,一家人通过商议后决定听那个路人的。他们走过那个山洞不远,轰隆隆的敌机飞过,那个洞口轰然倒塌,那一洞人闷死在了洞里。